產後媽媽照顧嬰兒的事務接踵而至,因為過度重複用力手腕,產生了「媽媽手」。它不僅腫脹和疼痛,有時連捏夾的動作都顯得困難無比,因此讓手腕適當的休息並改變姿勢,才能遠離「媽媽手」。


小潔是新手媽媽,由於乏人幫忙帶小孩,所以凡事自己來,一會兒換尿布、一會兒擠奶、遇到寶寶哭鬧,只好抱著他哄睡;另外,講究新生兒的衣物要和大人分開洗,因此她堅持用手搓揉,兩個月下來,小潔發現她的手腕有局部腫脹,甚至有卡住感覺,連扭毛巾都會痛且拿不起東西,她才驚覺手不對勁了,趕緊就醫,醫師告訴她,她得了「媽媽手」。
不是媽媽的專利
「媽媽手」是什麼呢?是媽媽才容易得到的疾病嗎?振興復健醫學中心骨科主治醫師曾國峰表示,「媽媽手」不是媽媽的專利,只是常見於生產過後的婦女,特別是新手媽媽最容易發生;此外,中年婦女做家事使力不當,也是好發族群。這都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的使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所造成,如果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,也容易得到此症,例如打字員、空服員單手端盤子等。

新手媽媽是高危險群
為何新手媽媽特別容易罹患此疾病?這是因為初次照顧小孩,許多姿勢或是反覆用力過度,造成疾病的產生。例如抱小孩時,常常使用拇指與弧口去支撐寶寶的重量,而非使用五指併攏。再者,幫寶寶換尿布時,習慣用單手抓住寶寶的雙腳並向上提臀,另一隻手更換乾淨的尿布;或是哺餵母乳的媽媽,產後初期擠奶反覆擠壓的動作,都容易造成肌腱及周圍組織過度負擔。

手腕與大拇指的過度重複使用
曾國峰醫師進一步指出,一般常說的「媽媽手」,醫學上稱之為「狹窄性橈骨莖突肌鍵滑膜炎」。主要是因為病患手腕與大拇指的過度重複使用,尤其是在負重情形下,重複將手腕往尺骨側(小指側)過度移動,造成控制大拇指伸展及外展的兩條肌腱(拇指伸展寬肌與拇指外展寬肌)發炎與腫脹。

--以上文章摘自mombaby--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宏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